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行业动态 >> 
西贝贾国龙:我不焦虑,我不冒险,我不担心,我不强求

时间:2023-08-19 16:51:41    来源 : 混沌大学

" 从 1988 年开第一个店,一开就是 35 年,我中途没干过别的,越干越上瘾…… "

" 在 2019 年之前,我们真的不准备上市。但疫情带来了强刺激:西贝有 2 万多名员工,有 1 万多人关在宿舍…… "

2019 年到 2022 年,疫情期间,西贝的外卖的营收大幅增长 86%,儿童餐增长 415%,整个零售业务增长 257%。贾国龙说:" 在强化儿童餐的时候,我们内部也有两派意见,如果过于注重儿童顾客,有人怕吵、怕闹,可能就不来了,你只能做一个选择。"


(资料图片)

之后,西贝又有了一个新梦想,做 " 中国堡 ",中国的麦当劳。" 这个实验做得比较彻底,而且是我自己带队在做……做餐饮做到一定程度,会有两个梦想,一个是米其林梦,另一个,是想做大、做快餐。"

贾国龙,西贝餐饮董事长、2018 混沌创业营学员。1988 年,他怀揣家里给的 5500 元,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,从最初的黄土坡风味小吃店起步,到如今全国 400 家门店,2 万员工,60 亿营收的规模,是怎么做到的?

面对疫情的挑战,西贝对于公司稳健经营的思考与实践是什么?

如何调配资源保证新业务顺畅发展?

西贝在组织层面如何保持活力的同时,留住老人,用好新人?

贾国龙创业 35 年来对于企业经营的感悟是什么?

今天,贾国龙老师做客混沌,与混沌创新领教、新东方直播间 CEO 张晓楠对话。从自身经验出发,道出西贝在品牌定位、产品研发、组织建设等诸多方面沉淀的系统方法论与思考。

以下为课程笔记:(篇幅所限,本文内容仅为课程十分之一,请前往混沌 APP 听完整课程!)

授课老师:贾国龙 西贝餐饮董事长、2018 混沌创业营学员

编辑丨混沌商业研究团队

支持丨混沌前沿课

1)上市还是不上市?

疫情这三年大家都挺难的,经历了隔离、防疫,停业。在 2019 年之前,我们真的不准备上市,西贝首席文化官、高级副总裁贾林男此前写过一篇文章,叫做《西贝永远不上市,把利分给奋斗者》,当时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想法。

但疫情带来了强刺激:西贝有 2 万多名员工,有 1 万多人关在宿舍,1 万多人回了家。关在宿舍的人,你要管吃、管住、管安全,而停业多长时间,谁都不知道。

西贝有个硬性规定, 要永远留有不少于 2 亿的现金。当时我让财务盘点,发现如果停三个月,真的发不出三个月工资。当时正好接受了一家媒体采访,结果事件发酵了,大家说西贝策划了公关事件,但其实我们只是说了几句实话。

从那以后,我觉得企业都挺脆弱的,就思考让企业更安全的办法是什么:

第一,把企业做健康。企业做大之后,怎么才能安全?规范了,就安全了;不规范,就像埋着地雷。

第二,上市也是一种资源整合的方法。当时,我们研究在疫情期间,员工不上班的情况下怎么发工资,说响应国家号召,按最低生活保障发生活费。九毛九的管总也在,他说,虽然不上班我也给员工发全额工资,因为我上市了,账上有钱。后来我们就慢慢理解了,上市可以把企业做得更有竞争力。

2)投入 " 外卖 + 儿童餐 "

2019 年到 2022 年,西贝的外卖的营收大幅增长 86%,儿童餐增长 415%,整个零售业务增长是 257%。

我解读这一数据:第一,在疫情期间,大多数餐饮企业,因为堂食被关,外卖量都在自然增长。只是西贝增长得相对好一点,在疫后的 2023 年,仍然保持增长。这说明我们在外卖上的投入见效了,西贝从疫情期间就加强外卖业务,比如开设单独做外卖的档口。你重视什么、在哪儿投入资源,就会在哪儿有成果。外卖的增长,来自西贝在疫情期间的能力建设。

第二,这几年,我们确定了要做家庭友好餐厅,要重视儿童餐,起效比外卖还明显。我们配的资源足够,有专门的营销团队,专门的研发团队。

因为在我们过去的客户里边,家庭、儿童顾客就比较多。妈妈带着孩子在商场里选餐厅,西贝会被优选,为什么?商场里的餐厅,第一是火锅类,以麻辣火锅为主;第二是炒菜类,这几年比较流行川菜、湘菜,重麻重辣,孩子不太适合吃。西贝是西北菜,牛羊肉、五谷杂粮多,麻辣菜较少,比较注重选料,口味上也是比较温和的,而且尽量不添加,这些特性,先是家长喜欢,然后觉得能带孩子吃。

新的业务方向,是市场自动涌现和企业着力投资的共同结果:儿童餐业务,首先是涌现出来的。在西贝过去的顾客里,家庭顾客比较多,我们发现了这个需求,就开始放大它。

在强化儿童餐的时候,我们内部也有两派意见,如果过于注重儿童顾客,有人怕吵、怕闹,可能就不来了,你只能做一个选择。做了选择后,给它配的资源就更多,自然能把它做得更好。

现在家家都做儿童餐,但真要把儿童餐做好,比做好成人餐难度更大,要求更高。比如选料得更好,烹饪工艺更精细,食品安全标准更高。孩子吃了没问题,家长才能发自内心地认可你。

我们非常重视儿童餐,它在我们的销售占由原来的 3% 提到了 10%,将来可能还会更高,15% 可能是上限。

3)从做正餐到 " 中国堡 "

现在知道贾国龙中国堡的特别多,但真正吃过中国堡的不多。我们在北京已经开了 30 家店,到 9 月 1 号之前会有大约 50 家店开出来。我这次要先开到 100 家,在各个点位,有商场店、社区店、写字楼店。这个实验做得比较彻底,而且是我自己带队在做。

做餐饮做到一定程度,会有两个梦想:第一个梦想是米其林梦,我要做个米其林,一星、二星、三星,让人们追着来吃我,像新荣记在中国拿了 12 颗星。做餐饮,都想做成新荣记,它六七个餐厅,都是米其林星,相当不容易。另一个,是想做大、做快餐。

但做快餐比做堂食餐饮要难度更大,难点来自于哪里?

它考验的不是单店能力,而是系统能力。原来我们做正餐,把一家店开好,再复制二家,然后十家,慢慢复制。做快餐你钻进去之后才发现,它考验的完全是后台的能力,是系统、供应链的能力。供应链能力是需求拉动出来的,越拉越强。不可能说我提前准备好供应链能力,再去做那件大事儿。门店销售才是拉动的龙头,所以你必须得把销售先做起来,自然而然地就把供应链能力拉出来。

做快餐是一秒一秒地优化时间,一分一分地降成本,一厘米一厘米地去测量、去优化空间。

西贝的愿景,我们是怎么描述的?是全球每一个城市每一条街都开有西贝。麦当劳就做到了,我刚从伦敦回来,只有麦当劳基本在每条街上都有,东西也不错,也很实惠,人人都能消费得起。

麦当劳这个组织,它率先创造了厨房的小流水线加工模式。最厉害的是什么?它把全世界最便宜的肉,5 块钱一斤的白羽鸡,变成了它的食材。把全世界最便宜的粮食土豆,变成薯条。关键消费者还认,觉得薯条很洋气。麦当劳还通常是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,它反复强调我们喜欢年轻人,希望大学生都去麦当劳打工,按小时给你付工资。

我女儿去年到英国上大学,假期回来,去麦当劳打工。经过反复地筛选,最后允许让她去试工一次 4 小时。她去打了 4 小时工,吃了个汉堡。麦当劳把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,作为它用工的一种方式。它的人工成本只占到总成本的 20%。在中餐馆中,人员成本低于 30% 的很少。这是它的模式决定的,最便宜的肉,最便宜的粮食,最便宜的人工成本,最高的效率。

4)如何应对品牌老化

关于品牌老化这件事儿,不思进取了,你就老化了。

企业和人一样,有一种人,随着年龄的增加,不止身体老了,思维、意识、观念都老了。还有一种人,年龄大了,身体老了,但他还有童心,还朝气蓬勃,观念还不老,还能跟上这个时代。

西贝已经 35 年了,算是老品牌。怎么能够让它不要有老气,挺难的。这么多年来人们对西贝的印象,首先是放心,然后是健康,再然后是基本不踩雷。好多顾客说,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,就去西贝。这是对我们很大的认可。

避免品牌老化,第一靠创新和坚持学习;第二要靠多用自带新观念、新方法的年轻人。

如何创新?

第一,得有创新的强烈意愿。人们都说西贝爱折腾,贾国龙爱折腾。我觉得这就是喜欢变化,喜欢创新。创新就是在追求更好的路上,一直尝试。

第二个,得有创新的能力,别以为做个不一样的东西就是创新。人们总说,创新就是要差异化,我觉得差异化还不够,差距化才是关键。差距化是,我要和你不一样,但我还要比你好。

实现差距化的基石是什么呢?尊重常识,守住本分。这些看似普通的观念和词汇,从小父母、老师告诉你的那些道理,实践起来,不是一般的难。

西贝现在有 2 万多人,得让每一级干部,一直到员工都能理解这些观念,然后真的那样去做。这挑战的其实是系统的管理能力。

德鲁克说,那些做得好的,做得大的,做得久的企业,就是没有任何惊天动地的事件,看着很平淡。就是大家各自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一点点积累、改善基本能力。

我做了 35 年西贝,越来越重视基本功。西贝其实是在保守中求进取。好多人不理解这句话说,你多敢冒险呀!其实我的风险偏好并不高。比如到沙漠里越野,遇到可过可不过的地方,我妻子一定是一脚油门就过去了,但我一定会刹车。

所以,做创新,我后边的余量也留得足够。包括做快餐的投入看似很多,但放到八年的维度,放到西贝这个体量上,相对还是少的。另外,账上的现金也永远留得够,在西贝身上绝对不会有现金危机。

2018 年是西贝 30 周年,当时我们的副总裁邓博士到西贝两年多,他整理西贝的历史,说西贝变化的太快了,自己有点不适应。但当他把西贝 30 年的资料整理完之后,跟我们分享说,其实西贝变的只是一些形式,或者一些手法,但它本质坚持的 30 年没变。我觉得他读懂了西贝。

30 多年 , 本质坚持的那个没变的是什么?

我们是做餐饮的,把饭菜做好,用好吃的菜来幸福顾客,这件事没变。带着我们的员工成长,让员工在学专业、长本事的过程中,为顾客创造价值,这件事也是一直没变的。

5)关于挫折

创新过程中,遇到挫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在规模小的时候,一个店说关就关了,我们真的就是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。

新东方和好未来也遇到过挫折。张邦鑫跟我是同学,我们关系特别好。经历了挫折之后,大家都说把邦鑫找出来,安慰安慰。结果张邦鑫高高兴兴地来了,看气色根本不像遇到了打击。他说我最近胖了八斤,之前压力也大,焦虑,现在反而卸下来,有机会歇一歇。

任正非也曾经回答过记者的提问,说万一将来你不在,华为不能持续怎么办?任正非说,企业和人一样,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,万一华为延续不下去了,几万华为人带着华为的基因出去,同样为社会做贡献,我操什么心?

我对西贝也是这样想的。不强求企业一定要长存,相信聚能成事,散也能产生新的美好。厨师有厨师的出路,服务员有服务员的出路,几个人出去开个小饭馆,也能过好日子。你总是觉得,一旦我的组织不在了,别人就会失业,真的吗?人们只是各有去向,各有安排。

6)关于不焦虑的性格和家教

我的词典里没有担心这个词,都在积极地做实验、做探索。开饭馆 35 年,被我关过的店不知道有多少,这些都是正常的。就像体育比赛,你不能说由于这场输了,下场就不比了。做企业的好多乐趣不就在过程中吗?最后的结果,该是什么就是什么。

第一,这种性格肯定是受基因影响,第二,家里的言传身教,后天教育、社会经历等等都有影响。

我爸妈对我一直比较放任,小时候我妈就叫我信天游,陕北的民歌信天游,意思是我想干啥就干啥,比较自由。我从小在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的农村长大。河套平原地方物产丰富,大家都说 " 黄河百害,惟富一套 "。内蒙的餐饮企业基本都是从河套平原走出来的,和富裕有关系,吃得好,喝得好,你才敢做研发。

做餐饮,你一定要吃过。中国古人讲 " 富三代懂吃,富一代懂穿 ",我信这个理。懂吃要比懂穿难得多,所以年轻人做 " 餐饮 " 一下子成功很难,做 " 饮 " 是相对容易的。在茶饮方面,年轻的创业者特别多。但做 " 餐 " 的,在中国的餐饮江湖里,年轻人很少。

我儿子也开了一家餐饮店,我就发现在你犯的错还不够多,还没有吃遍天下的时候,对 " 餐 " 的理解就会差好多段。这是我自己的歪理,但我坚信这个。

篇幅所限,

本文内容仅为课程十分之一,

点击下方海报,听完整课程!

1)关于儿童餐主理人的招聘(新人 VS 旧人)

西贝企业组织管理的经验:

1. 重仓优秀的年轻人,就得把人招进来,看着他犯错,为他买单。

西贝如何招人?你得有选择,要招年轻人,还是招成熟的?从外部招,还是从自己系统里边培养?我们其实是两条路同步进行的。

西贝儿童餐的负责人就是 95 后。她来西贝有几年了,正好把握了这个机会。我们要把儿童餐变成一个独立项目,首先就要招一个独立的儿童餐 CMO,我们是公开招聘的。西贝系统里所有的年轻人,都可以来应聘。开出的条件比较刺激,只要被录取,职级升一级,工资翻番,一下就有好多人报名;职位也对外开放,社会上也来了不少人。报名的人多了,就有比较了,结果经过几轮的 PK 选择,西贝的一个小孩就胜出了。

大家都觉得做儿童餐有机会,都要往上配资源,那到底配多少、怎么配?我们首先从招聘开始,待遇翻番;招聘之后,配研发,把研发组又成立起来。在招聘研发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,研发负责人是面点出身,面点很强;但儿童餐不止是面点,于是又把西贝研发最强的七大导师,也就是公司厨艺最好的七个师傅,专门指定一个去做儿童餐,做研发的质量管控。

2:重仓年轻人,也要给足老人体面,让他们有不同的退出方式,待遇给够。

我觉得西贝在 " 接力与传承 " 这方面做的很不错,因为我们对老同志特别尊重,退休也一定要体面地退。完全退休离职是一种退;把重要的岗位让出来,让年轻人做,也是一种退。

如何判断公司新陈代谢是否健康?我觉得大家都能接受就行。我们好多老干部都是合伙人,等到什么时候在岗位上已经干不动了,退下来选一个更年轻的人干,但合伙人的身份不变,自己的股份收益可能还更大了。工作量变少了,利益受损并不大,何乐而不为呢?

2)关于找人和激活人

带团队,最重要就是要激活人。拿体育比赛举例子,运动员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来训练,不管是体能训练,还是模拟比赛,还是正式打比赛,但不能造成运动伤害。

员工的工作强度不够,长的本事是假的。我们要求各个部门的员工自己找工作做,自己往上加工作的强度。但也不能让他压力过大,需要一个平衡。

怎么定义工作强度?强度不看工作时间长,而是要让员工真的担事儿,真的去解难题,给他一些能够独立完成、但又能挑战他自身能力的事情。

西贝莜面村 CEO 董俊义就是在西贝成长上来的,是万里挑一的干部。他真正在基层上做过采购、小店的店长,逐步做到大店店长,管一个区域,最后来了总部。

人才是靠时间、靠业绩选出来的,不是突然发现的。选人的第一标准是什么?

董俊义说自己是靠三力上来的,辛苦力、学习力、创造力。辛苦力,一天 24 小时,除了睡觉,剩下的只有工作这一件事儿;学习力,是不管学什么都能学进去,能学到。现在学习力尤为重要,知识更新太快了。在学校,我们只是系统地学了一些基础知识。走向社会,你得学一辈子,干一辈子;干一辈子,学一辈子。

西贝的组织其实就像一篇散文,形散而神不散。

外边的干部来了之后,觉得组织有点乱。我说你还没看懂西贝,其实我们一点都不乱,这个组织还是很有章法,很有活力的。

组织形式可以散乱,但底层的本质文化一定是高度聚合的。在西贝,这种文化叫做真实、担当。认同这个文化的就留下了。越是高级干部,换得越慢,越稳定。

1)关于创业经历

1988 年我从大二退学回来做生意。我从小学习特别好,小学考初中,考了全县的第二名,全县好几十万人。考高中,是以学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到了省重点。但我从高二开始痴迷打排球,打得不管不顾,从高三下半年就休学了。一个不怎么用功的人,还神经衰弱,睡不着觉。第一年高考,差 9 分没考上大学,对我打击特别大。高四复读,又勉强考了个大学,自己又不喜欢。

那时候父母也有压力,我也觉得上学就跟自己无缘了,就要到社会上增加竞争力。

为什么选择做餐饮?成本低,门槛低。那时候开饭馆,我妈给了我 3800 块钱,我姐给了我 1700,加起来 5500 块钱,所有的资本就这么多。我妈把 3800 块钱的存折给我,告诉我这是给你娶媳妇的钱,做生意拿走,将来娶媳妇就自己挣钱。

我创业的初心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。心里不服气,不读书了,做生意也要比读书的同学过得更好,这就是创业初心。

现在这个初心仍然在,但梦想更大了,变成改变一群人的命运。这 2 万员工能不能跟着你有好的发展,收入更高,成长更大,能不能过上幸福生活?顾客吃了西贝幸福感能不能增加?这些都是我们做事儿的动力。

从 1988 年开第一个店,一开就是 35 年,中途没干过别的,越干越上瘾。我就发现,看似如此简单的行业,一个把生菜做成熟菜,把五毛卖成一块的行业,学多少管理知识好像都不够用。但我对它的兴趣也就在于它的难度,它的挑战。

2)关于西贝成功的核心要素

1. 创始人肯定是关键,人在事儿就在,每一个企业和创始人的关系都特别大。甚至在创始人退下来之后,他的布局仍然在,一代一代 CEO 会接着干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

2. 西贝是真正的梦想驱动的公司,我本人也是梦想驱动的。西贝的愿景不只是我一个人认,我们的干部也都认。我们就是要把事儿做大、做好,服务更多的人。梦想和目标还是两回事,梦想不是目标。

3. 餐饮企业或行业从业者要想做好,底层的本质是什么?餐饮行业是个 " 勤行 ",所以董俊义把辛苦力放在第一位。不辛苦,这个行业肯定是做不好的。它又是个贩卖人际关系的行业,你实在,顾客就对你实在。这么多年,我们做什么事都是实心诚意的,不管做产品、做服务,最后换来的也是顾客对实心诚意的认可。对员工也是一样,实心诚意地待他、对他,他就实心诚意地对你。把餐饮企业做大,挑战的是你的创新能力,但一切的底色是你的辛苦力和诚意。

标签:

热门推荐

X 关闭

X 关闭